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杨麾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11720
分享
612
粉丝
761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杨麾

乡村剃头匠图文:杨麾在五、六十年代,乡村剃头匠虽没有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予以取缔,但那些戴红袖章的市场管理人员绝不允许这些人上街摆摊设点。他们只在自家周围方圆几公里的地盘里走村串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令乡亲们另眼相看的这门手艺。一把推剪、再加上剪刀、剃刀装在一个木箱或布袋里,这便是那个年代乡村剃头匠的全部工具。肩挎工具,剃头匠拖着特有的音调一边走一边吆喝着。若有哪个村子里的人闻声出来把剃头匠招呼进了院子,这个村子便会象过节一样地热闹起来。在每个村子里,剃头匠都选有一个家境较富、邻里关系较好的人户作为落脚点剃头匠的住宿、吃饭、烧洗头水都在这个家里。自然这家男人们的剃头费都是全免,剃头匠以此作为对这家人的报偿。乡下人剃头的样式都比较简单,老人剃光头,中年人推平头,儿童则一般都是剪锅铲头。如果遇到哪家产妇的孩子满月要剃胎头的话,那场面就更热闹了,这不仅仅因为剃胎头是家中的大事而且这活路非常考剃头匠的手艺,在众多围观者的注目下,剃头匠要把又哭又闹的孩子头上的绒毛利索地剃干净,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也非要把剃头匠整出一身汗来不可。剃完胎头孩子家里照例要给剃头匠端出一碗好吃的来,不管是饭是面碗底都藏着几块大肉,这是祖传的规矩。在那个年月每剃一次头剃头匠只收5分钱,几年后涨到一角、二角。尽管剃头匠挣不了多少钱,但干这门手艺的人并没有减少,一是川北农村人口多二来这毕竟是一门有别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近10多年来,川北农村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了,乡村的剃头匠生意因此而冷了下来。剃头匠再也不象以前那样走村串户营生度日,而是依据自家周围乡镇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的逢场日子走马灯似地穿行在这些乡镇之间。街头巷尾、三叉路口、大榕树下,三五个合得来的汇聚在一起,各自扯起摊子便剃起头来。尽管乡镇上的美发厅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乡下人仍然愿意选择在露天摆摊的理发匠,一是这里便宜快捷二是乡亲们在一起,总有那摆不完的龙门阵。过去剃头匠现在改称理发匠了理发工具也不光只有推子剪刀,他们基本都添置了电吹风、电推剪洗头也不再用肥皂、香皂了,电视里打广告的那些洗发液及洗发香波在他们那里都可以看到。有的理发匠还别出心裁,把装满洗发水的桶高挂在树干或墙壁上,用装有开关的管子放出水来,学着美发厅里给顾客用上了淋浴。现在理发收费比过去高多了,但还没有见过哪个理发匠每理一次发收费超过一元钱。只要你到川北农村来在那新旧交替的乡乡镇镇,你总会见到那忙碌的乡村理发匠,乡村理发匠永远是川北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逢场的日子理发的人就要少一些场头大榕树下是理发匠汇聚的好地方用美人头围裙来招揽客人夫妻理发摊桥头路边设点于自己于客人都方便选自《中国摄影家》

返回顶部